1
文章開始,先講一個我朋友的真實故事。
2002年,朋友買入了羅湖區松泉公寓的一套56平小兩居,當年買入價只有20幾萬。這個戶型目前的成交價是300萬,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當然是大賺特賺。
松泉公寓建于1990年,樓盤老舊,品質很差,早在2005年,松泉公寓的9、10、11棟樓就被鑒定為危樓,急需拆遷改造。
從那個時候起,舊改的傳聞就一直籠罩著松泉公寓,我朋友自然喜孜孜地等待拆遷。
我去過朋友家兩次,松泉公寓是開放式小區,環境亂品質差,樓盤外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破敗,房子是筒子樓的格局,戶型糟糕,廚房衛生間都在陽臺上,還有一個房間是暗房,可以說毫無居住品質可言。
我勸過好幾次讓朋友換房,但每次朋友都說,馬上要拆遷了,還買什么房,拆遷賠付比例至少1:1.3,到時再花錢買點面積,換一套九十平左右的多好。
時不時地,朋友都有最新消息告訴我,比如開發商已經確定了,拆遷辦已經入住了,開始填寫意愿征集表了等等。
這樣一年年過去了,朋友信心十足的等了14年。
這14年間,深圳房價漲了至少12倍,我這位朋友結了婚也生了子,孩子已經八歲。
因為不買房,朋友用手里的錢前后換了兩輛車,家庭消費不低,還經常旅游。但直到今天,一家三口仍然蝸居在這套破敗的小房子里,等待傳說中的拆遷。
我幫他算了算,朋友今年四十歲,假如運氣好,五年后終于有新開發商接手這一項目,并啟動舊改簽約;
再假定簽約非常順利,三年就能完成;然后開始拆遷和新建,等待回遷一般需要四年的周期,5+3+4=12年,也就是說,等朋友住上新房,已經52歲了。
我這位朋友,23歲住進松泉公寓,26歲開始等待拆遷,經過漫長的26年,一直等到52歲,終于住上了夢寐以求的新房子,而他人生中最有價值的30年,都搭在了這套破房子里。
這還是我所說的最樂觀情況,實際現在松泉公寓的舊改停滯不前,等待周期很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久。
更要命的是,等待了十幾年拆遷,我這位朋友現在已經換不起房子了。
2
這只是深圳舊改的一個普通案例,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上步碼頭的南華小區,多年前就被鑒定為危樓。
早在2003年,業主就接到舊改通知開始趕租客了,直到今天,南華小區還好端端地站在那里,身子骨似乎比當年還更硬朗了。
深圳舊改為什么這么難?
最大原因是深圳政府對于舊改簽約率的高標準。
2017年1月5日,深圳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暫行措施》。
措施明文規定:因規劃統籌需要確有必要納入拆除范圍的零散舊住宅區,權利主體的城市更新意愿應當達到100%。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定100%的高標準?
這是因為,100%的簽約率,可以有效避免強拆,只要強拆,就有可能導致惡性事件,甚至鬧出人命,這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
對于政府來說,把舊改界定為開發商與小區業主之間的商業行為,政府不介入或偏袒任何一方,既不會用行政手段促使業主簽約,也不會促使開發商提高補償標準。
政府置身于事處,但是,100%的簽約率幾乎卡死了舊改的可能,因為每個小區都必定有釘子戶存在,而這個100%的簽約率,又給了釘子戶撐腰的政府文件背書。
2010年,深圳推出首批舊住宅區改造計劃,共包括橋東片區、木頭龍小區、金鉆豪園、龍溪花園、華泰小區、南園新村、鶴塘小區、沙河商城和海濤花園九個小區。
八年之后,只有鶴塘小區完成了100%的簽約率。
這個被當做深圳拆遷典范小區的簽約過程是這樣的:
2010年,鶴塘小區被列入舊改更新計劃后,開發商深業沙河就進駐小區開始談判。
談判四年之后,仍有三戶釘子戶拒不簽約,又經過了654天的艱難博弈,鶴塘小區的最后一戶居民終于在2016年9月22日搬離。
六年談判完成100%簽約,這已經是深圳的舊改簽約最快記錄,創造了又一項深圳奇跡。
對比鶴塘小區,深圳不少有舊改意向的小區已經談了近二十年,簽約率仍然不到90%,不少開發商最終選擇放棄,撤場。
最著名的莫過于木頭龍小區舊改。
木頭龍小區,位于羅湖區的文錦中路,建于1983年,拆遷房屋棟數共61棟,總戶數1340戶。
2007年,益田集團進駐木頭龍社區,開展業主改造意愿征集工作。
10年之后,2016年底,木頭龍還有30多戶業主堅持不簽約,簽約率雖然已達到了98%,但只要還有一戶不簽,簽約率就是0。
更要命的是,早在2011年,益田集團就拆掉了已簽約的木頭龍小區的40棟舊樓,想以此督促剩余釘子戶簽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拆掉舊樓之后,益田集團需要承擔所有住戶的過渡期租金和補償金,每年支付的租金和各項費用超過1.5億。
這下子,更給了釘子戶漫天要價的底氣,拒傳部分釘子戶提高標準,提出了令人瞠目的天價補償。
八年時間,益田集團的各項沉沒成本已超過12億!
木頭龍事件和其他舊改血淋淋的教訓,讓開發商終于明白,原以為是塊香餑餑的舊改,其實是一個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會要命的毒丸。
3
既然這么難,那干脆不改咯!
現在的開發商,寧可去遠郊高價拍地,或者去啃城中村舊改或者廠房改造,也堅決不再碰紅本房舊改了。
非要舊改,也沒問題啊,派兩個工作人員進駐小區,租個辦公室,拉一個改造征集的橫幅,慢慢談唄,先耗上幾年再說,談下來是天降橫運,談不下來就扯下條幅走人,反正也沒多少成本。
可是,這個拆遷辦一設立,橫幅一掛,小區就立刻炸開鍋了,全體業主奔走相告:我們小區要被拆遷了(發財的機會來了)!!
第一時間,小區業主組團,拉群,先定好攻守同盟:
賠付比1:1.3?不干,太低了,咱小區容積率多低啊,最低1:1.5起,咱們先按1:2來談。
補償金標準才6萬一平米,開什么玩笑,堅決不同意!
二手房報價才5萬,現在是待拆遷物業了好伐,提價,7萬起!
給小區先加建個電梯,逼開發商提高補償標準。
某舊改小區加建的電梯
被一陣舊改拆遷風刮過之后,小區所有二手房報價一夜之間大漲。
舊改概念經過中介的層層渲染,很多人高位接盤,高價入坑,自認為買到手第二天就啟動拆遷,賠付新房,拿到大筆補償款,一夜暴富。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
這一陣風刮過之后,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過,這個“待拆遷小區”仍然一年又一年活的好極了,甚至粉刷了外墻準備向天再借五百年。
而買入了“待拆遷物業”的入坑業主,或者被迫搬入老舊小區自住,或者常年低價出租,賣吧,又怕萬一拆了虧大了,不賣吧,常年套牢,痛苦不堪。
如果你想投資深圳,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我希望你遠離所有有拆遷概念的紅本房,深圳的舊改水有多深,難度有多大,你根本無法想象。你以一己之力去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填坑俠。
有多少人因為輕信拆遷的概念,把全部積蓄扔了進去,被套牢一輩子。
4
舊改證明是條死路。
2017年8月,深圳市住建局起草了《關于加快棚改的(征求意見稿)》,核心內容是,深圳2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區可納入棚戶區改造政策適用范圍,不再采用城市更新的方式進行改造。
舊改變棚改,深圳的城市更新終于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棚改由開發商主導變為了由政府主導,簽約率不再硬性要求達到100%。
棚改讓很多人為之一振,認為深圳老舊小區改造將大大加速,實際上又盲目樂觀了。
首先,棚改要求業主確權比例達到95%,老舊小區很多房子常年無人居住或出租,根本找不到業主本人。
其次,簽約人數比不低于95%,聽起來比100%容易了不少。
然而,然而業主各有想法,有的對1:1.2的賠付比例不滿,有的對現金賠償標準不滿,有的對獎勵標準不滿,有的根本就不想搬,大家各懷心思,都想利益最大化,想達到95%的簽約率一樣難如登天。
棚改新政實施兩年了,成功完成棚改的只有福田華富村和羅湖的二線插花地項目,這還是做為示范工程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完成的。
其他眾多的意向棚改項目仍然無解,陷入了漫長的利益博弈,只是矛盾雙方發生了轉移,從釘子戶與開發商之間的矛盾,變成了業主和業主之間的矛盾糾葛。
無論舊改還是棚改,其實都是人性的較量,而人性是最深不可測最難琢磨的。
實事求是地說,深圳舊改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如果你是所謂待拆遷物業的業主,除了以最大的耐心進行等待之外,我勸你該買房買房,該換房換房,不要像我那位朋友,用有限的青春和孩子的成長環境去賭拆遷的周期,你根本賭不起。
如果你是投資客,想買入待拆遷物業獲得一夜暴富,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去看其他商品房,你等不起,也賭不起,想一想你有多少個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可以等待。
最后,歡迎大家在留言中說出發生在你身上或者你所知道的舊改故事。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