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文化的承載,悠悠古國塵煙、西游理想主義、呂梁山頭英雄氣勢,黃土褶皺里民俗風情,造就了婁煩獨特的美食文化。如今的婁煩美食,致力于用生態有機食材和古法手工技藝呈現獨特的婁煩風情。磨擦擦、圪搓搓、莜面栲栳栳、軟饅頭、黃兒、搗囊糕、水庫魚、水庫蝦、云盤蘑菇.......這些獨特的風味總有一款使你的心路和味蕾同時綻放。 婁煩“醋鱉”老陳醋 00 婁煩有悠久的做醋歷史,農婦人人都會手工做醋,家家都有醋海子(醋甕)。陶瓷醋海子一般是大肚小口,具有輕微透氣、滲漏性的特點,存儲溫度完全隨自然界溫度變化而不做人工調整。一年放進去的醋直至下一年再裝時不得把舊醋底子吃完,延續和傳承老醋味道, 醋海子幾十年不清倉,婆婆傳給媳婦,媳婦再傳媳婦,代代相傳。于是甕底的積淀日積月累逐漸發生了奇妙的變化,生成了“醋鱉”,“醋鱉”呈圓形,淺紅色,有明顯的兩只眼睛,于是形成了“醋鱉”老陳醋,這種醋綿軟適口,醇厚香濃,達到了陳醋的極致。這時,醋海子必須倍加愛護,必須由專人用清潔工具輕輕舀醋,如果保護不好,“醋鱉”就會死去,整個醋海子的醋也就壞了,醋底子也不能用了。來婁煩吃婁煩醋鱉老陳醋,享受有靈性的醋。 婁煩油糕和軟饅頭 ▲油糕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三字經》)。婁煩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季,高寒冷涼,晝夜溫差大,山地丘陵居多,適宜各種雜糧生長。其中婁煩的黍子遠近聞名,境內老馬溝的黍子更是叫絕。傳說有一戶人家,用老馬溝的軟米面做年糕,正要捏糕的基糕被一餓狗上去前叼了一口,全家人急打狗,狗急跑但不松口,基糕被越拉越長。狗跑了一里地盆內的基糕快被拉完了,一里多長的糕繩還沒拉斷,主人只好用菜刀在門檻上將糕繩砍斷,剩下的一截又縮回到糕盆里。故事雖有幾分夸張,但足見老馬溝軟米面的百姓口碑。婁煩的軟米面可做成油糕,軟饅頭,割糕,餾米飯等,特別是做成的年糕和饅頭外形金黃誘人,吃起來精、軟、香、甜,回味無窮。 婁煩鹵水豆腐 ▲鹵水豆腐 “臘月二十五,在家點豆腐”,過去婁煩人民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做一鍋豆腐作為必備年貨。婁煩鹵水豆腐貨真價實,用本地產的黃豆做成,沒有任何添加劑,把磨好的豆腐汁燒開后,掌握好火候,用上次留下的老漿慢慢“就豆腐”,形成豆腐腦,上槽擠水后做成豆腐。婁煩有一首兒歌,生動形象的描述了點豆腐過程:“豆腐豆腐點豆腐,老娘擔水你推磨;豆腐豆腐點豆腐,老娘燒火你濾鍋;豆腐豆腐點豆腐,老娘上槽你倒水”。婁煩豆腐,滴幾滴婁煩胡麻油拌起,放在嘴里是滿滿的豆香,嚼在嘴里是滿滿的感動。另外用婁煩鹵水豆腐可以做的地道菜還有:婁煩燴盤子,燉豆腐。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 莜面是婁煩人民的一種古老的主食,自古很受百姓喜歡,特別是冬天的莜面栲栳栳,坐在土窯洞的暖炕上,熱氣騰騰的澆上羊肉臊子,一摞摞放到嘴里,簡直是人間美味。婁煩的莜麥種植時,會用高粱酒浸拌種子,所以婁煩莜面風味獨特。傳說當初莜麥長在川里,高粱種在山上。山里風大,高粱腰長,高粱對莜麥說:“莜麥老弟,這山里好大的風,刮得我老腰疼。你個子小,不怕風,咱倆換換位吧。”莜麥說:“山里天氣太冷,你要每年肯給我喝高粱酒暖身子,我就和你換。”高粱欣然同意,從此高粱下川,莜麥上山,人們用高粱釀酒,種莜麥時給莜麥籽拌高粱酒。過去太原人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提起寨溝山,再也不敢上婁煩。提起吃莜面,再險再難也要上婁煩”,可見婁煩莜面的魅力。 水庫魚蝦 ▲ 水庫蝦 汾河水庫,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庫,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水中填土均值壩,1958年建設汾河水庫時,婁煩縣奉獻良田2.69萬畝,2.5萬余人由坪地搬到山梁。2003年引黃入晉后,汾河水庫成為省城一級水源地,每天為太原市供水25萬立方,占太原飲用水的一半以上。婁煩縣執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67%的面積劃定為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庫周綠化率很高,環境優美,水源地成為一洼凈水。由于水質特別純凈,汾河水庫的魚蝦生長周期很長,是天然的野生滋補佳品,味道鮮美,肉質優韌,是難得的美味。 婁煩炒山藥 ▲家豬肉炒土豆 2015年,“婁煩山藥蛋”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婁煩炒山藥是婁煩山藥蛋最常見的一種吃法,炒山藥的包容性很大,但常見的還是配上婁煩粉條、豆腐、家豬肉燉在一起。由于婁煩土豆淀粉含量高,燴菜會充分融合,入口即化,用大鍋加柴火炒出的山藥蛋尤其地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婁煩炒山藥只有在婁煩才有的味道。 磨擦擦、圪搓搓、搗囊糕 ▲ 制作磨擦擦 ▲制作圪搓搓 ▲ 婁煩雜糧全家福 婁煩山藥蛋的另一種主要做法就是用蒸好的土豆,做成的磨擦擦、圪搓搓、搗拿糕。磨擦擦、圪搓搓是土豆的面食轉化,把山藥蛋磨擦成渣渣,擠水加面,抱團或拍成片子蒸熟就是磨擦擦。把山藥蛋蒸熟去皮搗碎,摻面粉和好,圪搓成條條再蒸熟就是圪搓搓,簡單而樸素的做法蘊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兩種食物因做法而命名,隨性而豪邁,但味道卻是極好。最神奇的是搗囊糕,蒸熟的土豆,去皮后用棒子反復搗,經過千百次錘煉,土豆華麗轉身,“丑小鴨變成白雪公主”,成為韌勁十足、雪白的飯團,一筷子夾一團,蘸著麻油辣椒佐料,入口黏,過喉綿,回味遠。 婁煩燒山藥 ▲ 燒山藥 ▲ 燒好的山藥蛋 山藥蛋對于婁煩人來說就是生活,飽含情感和哲學意蘊。回歸自然,田間地頭,眾人捧柴,干柴烈火,一燒而就。燒好的山藥蛋沙綿里透著表皮的勁道和焦香,就著山風,嗅著黃土,人人嘴上都是一個黑圈,享受這份原始的純真和大道至簡的豪情。燒山藥蛋,享受的是燒的過程,體驗的是野趣風情,不急不躁,回歸自然,最后燒出的土豆最佳狀態就是“皮皮不叫熰了,瓤瓤不叫生了”,通俗注解了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婁煩蕎面 蕎麥在婁煩有很久的歷史,因它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往往成為舊年百姓的救災救難的糧食。傳說傅山先生愛游山玩水,一天來到婁煩云頂山,碰到一個白發婆婆在種地,卻挽留他吃種下的糧食,他很奇怪留下看個究竟。只見種下的種子破土出苗,嫩芽小苗,紅桿綠葉,白花黒籽,一天就長成了,轉眼磨成了白生生的面粉。只見老婆婆和好二指寬的一塊面放額頭上,削面刀閃著銀光,熱騰騰的面就做好了,邊做邊說:“我這是傅山先生的寫字,手熟為能”。傅山先生聽了,馬上跪拜,王母娘娘化身而去,從此蕎麥就成為救苦救難的糧食。如今蕎麥成為一種現代人降“三高”的養生雜糧備受青睞,口味醇厚,百吃不厭。 說到蕎麥婁煩民間還有一個笑話逗樂,說一青年外出當了幾年兵回到家里,別的本領沒學會,只學會幾句官腔。和鄉親們說話,總是打著大伙聽不懂的官腔。一天父親帶他去地里割蕎麥,他到地里就問父親;“這紅桿綠葉白花黒籽,是些什么東西?”他父親一聽就火了,一邊罵,一邊拿著鐮刀就要去揍他,這青年一看著了急,大喊道:“快救命,蕎麥地里殺人啦!” 婁煩家豬肉 ▲家豬肉炒土豆 婁煩家豬都是老百姓用五谷雜糧一日三餐喂出來的,用傳統黑豬仔自然喂養,一頭成年豬長成需要為1-2年,所以婁煩家豬肉肥而不膩,口味純正,健康唯美。民間有個笑話調侃,說王二與人在一起吃飯,常常只顧自己挑好吃的吃,有一次吃豆腐炒山藥,王二只吃豆腐,不吃山藥。有人問他:“你怎么只吃豆腐,不吃山藥呢?”王二說:“山藥雖然好吃,但豆腐就是我的命!”后來吃正宗的炒山藥,不僅有婁煩豆腐,也有婁煩家豬肉,王二卻不吃豆腐和山藥,一個勁吃肉。有人又問他:“豆腐不是你的命嗎,怎么今天不吃豆腐了?”王二卻說:“有婁煩家豬肉吃,我連命也不要了”。 婁煩苦菜 ▲洗好的苦菜 婁煩地菜,別名:苦苣菜,民間俗稱苦菜,是一種藥食兼具的植物,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C、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苦菜不僅味美,而且還能治病。春夏之交,在婁煩人的餐桌上總有這樣一道野菜,吃一口,苦味綿長。 冬天,婁煩人會把苦菜做熟后,壓在甕里存放,微微發酵,每次飯前來一盤,和土豆飯和豆面湯搭配,更是相得益彰。 婁煩美食 此外,婁煩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比如... ... ▲紅稠飯 ▲ 黃兒 美食多多,任君選擇哦 婁煩美食深受廣大朋友認可 你確定不要來嘗一下嗎? 【特別說明】以上內容部分采用了李國成老師的《婁煩史話》,張貴桃老先生的《婁煩民間故事傳奇》,政協七屆委員會出版的《婁煩民俗》。 山水婁煩,期待您的到來~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