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国产福利永久在线视频无毒不卡/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返回

“做不做是我的事,喜不喜歡是你的事。”

“做不做是我的事,喜不喜歡是你的事。”

訂閱 2019-6-25

“做不做是我的事,喜不喜歡是你的事。”

叢非從 壹心理  昨天


文 | 叢非從

來源 | 叢非從(ID:congnotcong)


01


被指責與嫌棄,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都無法避免的議題。


當你被指責的時候,你通常會怎么應對呢?當你經常被指責的時候,你又會怎么應對呢?


在工作坊里,我訪談過很多人,他們大部分對此的態度反應,可以分為4種:


A.忍。用道理或哲學安慰自己算了吧,別計較。

B.懟。也指責對方,當仁不讓。

C.解釋。我不是你說的那樣,你要相信我。

D.離開。既然你不喜歡我,我還留著干嘛?


這里面有沒有你熟悉的應對方式呢?


這幾種應對方式都沒有錯,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應對被指責的自由。


只是我們在面對被指責的時候,通常會無意識地根據自動反應選擇了某一種應對方式,卻很少思考這兩個問題:


我為什么要選擇這種方式應對?

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應對指責?


不去思考這兩個問題的結果,就是人會默認自己所用的是全世界通用的方法,然后教唆別人也使用這種方式應對。


比如說如果一位女性在訴苦,她的老公總是挑剔她。這時候她的朋友就開始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建議:


他這么嫌棄你,留著過年嗎?不行就趕緊換。這就是選擇了‘D.離開’策略”。


“不喜歡就換”雖然一種灑脫,然而不是誰都換得起。在這段關系里,你雖然受夠了被指責,但還是無法舍棄掉。


可能是對于未來的恐懼,可能是出于面子,可能是出于對他好的部分的留戀,可能是對于孩子,每個人的理由都不一樣。


但伴侶就像是工作,不是你討厭996,就能輕易換得起的。


還有的朋友則會安慰她“男人都是臭脾氣,忍忍就過去了”、“你也要反思下,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建議了“A.忍”的策略。


這時候對方可能無法反駁,但依然會不爽:“受了這么多氣,還成了我的錯了?


其實除了如何應對指責,為什么會對指責有反應的思考也很重要。


畢竟,被指責是一個人的人生常態,無法避免。不是所有關系你都能離得開,都能忍,都能懟,都能解釋清楚。


因此,比起離開、懟回去來說,你也要學會另外一種與被指責相處的技能。



02


我們之所以對指責有反應,是因為我們內心對對方有一個渴望。


在工作坊里,一個同學說:


我媽媽指責了我,我很憤怒。她說我這么照顧孩子是錯的,是不應該的。可是我心里很憋屈,孩子是我的,我怎么教育,不能自己說了算嗎?


我問她:“那你對媽媽的期待是什么呢?


同學說,接納我。“我好與不好,錯與沒錯,都能接納我,接納我真實的樣子,而不是總想改變我,不要總是指出我哪不好。


我試著理解并重復了一下她的話。我說:“你很需要媽媽的接納。” 她說,“嗯,是的。


我又問她:“你幾歲了?”她說:“我35歲了。


于是,我又引導她重復朗讀這樣一句話:


我,XX,今年35歲,我很需要媽媽你接納我!


當她不斷重復這句話的時候,突然默默補充了另外一句話:


我35歲了,是個成年人了,其實媽媽接納不接納我,沒那么重要了。她指責不指責是她的事了,我只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這時候,同學就學會了如何與媽媽的指責相處。


其實,讓這個同學難受的不是媽媽的指責,而是內心“被接納”的需求。


有人問,那路人的指責呢?你在路上,被人無緣無故嘲笑了一番,你不會生氣嗎?


這取決于你對路人是否有接納的情感需求。


如果你對路人有這個需求,你就會生氣。如果沒有,你就不會生氣。


之所以生氣,只不過是因為你對路人產生了一個想要被接納的情感需求。


這個情感需求早已偷偷藏在你的潛意識里,連你自己都未必能察覺到。


這正是很多人經常問到:“我怎么可能對路人也有情感需求?


有沒有,認真去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我有一次坐公交車,因為沒戴眼鏡又想看清站點圖,所以我就跪到了椅子上抬頭看高處的公交站點圖。對面的一個大爺就突然來一句:“眼睛有毛病啊。


當時我聽了很不舒服。我說:“近視,看不清”。大爺就說:“反正就是有毛病唄”。我感覺被大爺一句話給噎死了,無力反駁。


我就去思考:此刻,我對這個陌生大爺的期待是什么呢?


我認真想了一下:不要說我有毛病。


那該如何換做正面表達呢?


我希望他接納我近視這個現實,不是有毛病,不要嘲笑我的短處。


我希望他接納我。


即使是這么一件小事,我背后對陌生大爺也有強烈的情感需求。當我想到“短處”兩個字的時候,我自己就笑了。


我是什么時候把近視看成了一個短處而不愿意被談論的呢?



03


其實,任何一段關系里的指責都是如此。


指責本身就是在說:你不好,我不接納你。


而被指責的人是否起反應,取決于你會不會被他的“我不接納你”所傷害到。一旦被傷害到了,人就要啟動自我保護應對機制了:


  • 忍。避免激怒你,讓你更不接納我。

  • 懟。讓你閉嘴,防止你更不接納我。

  • 解釋。讓你改變觀點,繼續接納我。

  • 離開。我去找能夠接納我的人。


這些策略都是為了更好地讓自己能夠被接納。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幾歲了?你為什么一定要別人接納你呢?


當你被指責而感覺到受傷的時候,你只需要問自己4個問題:


1)我對他的期待是什么呢?

2)我需要他接納現在的我嗎?

3)我現在幾歲了?

4)我為什么那么需要他的接納?


這4個問題,會幫你有一點現實感,幫助你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并放棄一部分。



04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接納。


被接納,是人類作為群居動物,歸屬于社會的共通的心理需求。


這個需求無可厚非,但是你要知道:


你不必被所有人都接納。


更不必所有時候都被接納。


有的人是有時候接納你,有時候不接納你。


有的人是有些事上接納你,有些事上不接納你。


有的人是所有事所有時候都不接納你。


唯獨沒有一個人所有時候、所有事都接納你。


所以無論你跟誰相處,不被接納都是一種必然。不接納你還憋著不說,這個對別人來說更難。因此被指責,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對你來說亦然。你也不必強迫自己每時每刻都接納別人,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必勉強自己喜歡,更不必所有時候都要忍著。


當你知道“人是可以不必所有時候都接納他人的”,你就開始允許自己有時候不接納別人了,你也就開始允許有時候別人不接納你了。


其實,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所有時候所有事情都接納你,那就是你自己。


你知道接納自己是個什么樣的畫面嗎?


就是:


對啊,我就是想做啊,我就是喜歡這種方式呀,我就是這樣的人呀,我就是這樣的呀,我就是不喜歡你呀,我就是想犯病呀,我就是有小毛病呀……


然后,這時候你發現別人指責你什么,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你接納了自己,就沒那么需要他接納你了。


這時候你選擇什么樣的應對方式,也是一樣了。


這個不是懟回去,因為它不以改變對方為目的,而是:我做不做我自己是我的事,而你喜不喜歡是你的事,這是界限。


當然,這個界限也是有代價的。


在一個大家都沒那么接納自己的圈子里,你非常接納自己,注定要顯得另類或被排擠。



- The End -


作者,叢非從,一個好玩、深邃又實用的心理咨詢師,研究關系、情緒和成長,著有《原來,懂比愛更重要》、《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神經》等。他的微信公眾號是congnotcong,趕緊去把你落在那的靈魂撿回來吧~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繼續奮斗,勇往直前!

手媒體廣告虛位以待

評論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

想免費發文?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