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到底還有多少未知的秘密?

點擊藍字“鳳凰WEEKLY“,星標★或置頂公眾號
來源:時差島(ID:Time-Island2018)
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
香港,還香嗎?
美食、百貨、城市森林
金融、潮流、娛樂八卦
香港的故事,你還愛聽嗎?
有人說:
香港退潮了!
經歷過20世紀下半葉的輝煌,
香港的優勢已不如從前明顯了。
4條「大腿」只剩了2條,GDP被深圳反超。
香港之「死」嘛!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Photo by?VCG
也有人說:
香港,還是很牛的!
2018年世界城市影響力排名,
香港僅次于倫敦、紐約位列全球第3。
已連續25年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至今是華人世界最發達、最公平、最開放之一。
|香港島的叮叮車穿梭在筲箕灣-上環之間。Photo by?VCG
什么是香港?
香港之于世界
香港之于中國
香港之于自己
是怎樣的存在?
過去20余載,
經歷過穩定、蓬勃、失落、回暖,
香港城市變化顯而易見,
香港人心態變化也顯而易見。
|Photo by?VCG
而內地人對香港的情感呢?
1997年香港回歸之處,那股新鮮勁兒還在;
近些年,香港在內地人印象里,
確實沒有以前那么「香」了!
但必須得說:
「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是個偽命題。
在聊香港前,首先得自問:我們真的了解香港嗎?全國近14億人,還有10億沒去過香港呢!
|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什么是香港精神?
「在狹小空間贏得很大世界」的香港奇跡,
「物盡其用、以小博大、自力更生」的香港精神,以及香港在各個時代對內地的現代啟蒙、趣味浸染……我們全都看見了嗎?
英國人說:
香港在借來的時間和空間里,才獲得了今天。
但從香港人的角度看:
香港不是借的,而就是自己的!
香港人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里,創造了香港奇跡。
香港,中國最特別的你
香港,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
被英國殖民156年后,1997年回歸祖國;
人口約748萬,人口密度世界第1;
面積約1106平方公里 ≈ 1/2個廣州。
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經濟高度發達;
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0、中國第2。
香港的核心價值:自由、法治、廉潔、高效;
人類發展指數極高,全球第7,超過英美;
醫療健全、教育優質、物質富足、商業娛樂發達。
香港男性平均壽命全球第1,女性排第2;
但香港又是全球出生率最低,老齡化嚴重。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視而不見的山
香港第一印象是「國際超級大都會」,
但被大多數外地人忽視的是:
香港3/4面積都是自然郊野。
|Photo by?Tugo Cheng
綠色,才是香港的主色調。
香港比深圳還小,土地相當稀缺,
但政府只允許拿16.7%地盤造城市,
超過80%區域是山地、海岸和綠野。
大片大片的「黃金地段」不準搞房地產,
而是規劃成了24個郊野公園,供市民郊游~
這對寸土寸金的香港來說:太奢侈了!
|香港多山,但多是低矮丘陵,最高峰不超過海拔1000米。Photo by?Tugo Cheng
從地貌罕見的香港地質公園、東坪洲,
到港片里常出現的飛鵝山、大帽山、大東山、八仙嶺……時常偶遇周潤發、嘉玲姐在港島徑行山徒步。
|西貢的香港地質公園,火山巖柱景觀1.4億年前已形成。Photo by?VCG
城市身邊就是綠野,香港人很驕傲說:
我們僅花1小時,就能于最繁華處抵達大自然。
|香港的郊野綠徑都離城市不遠,太平山頂、濕地公園、城門水塘、萬宜水庫、流水響水塘、船灣郊野公園……Photo by?Tugo Cheng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離島,昂坪大佛、寶蓮禪寺、國際機場都在這里。Photo by?VCG
這得益于前港督麥理浩,
事實證明,40年前的「郊野策略」頗具遠見!
它并非為游客而生,卻深得香港市民的心。為了紀念,最早啟動的一條遠足徑被命名麥理浩徑。
|每年郊野公園的本地游客約1000萬人次,平均每個香港人一年去1.4次。圖為通往太平山頂的纜車。
|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的山頂,著名的天人合一景觀。Photo by?VCG
香港,突然被發現的海
海,讓香港命運發生巨變。
香港,天然深水良港,
這是當年香港「被選中」的原因。
|Photo by ? VCG
英國人本來想打舟山,不要香港。
19世紀初,香港只是一漁村,
僅有5000-7000人。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軍遠攻清廷,女皇原本下令搶占舟山,
但前線將軍路過香港時,發現這個荒島,
地理優越,水深港闊,未來潛力無限啊!
于是將軍不惜惹怒女皇,調頭強占了香港島。
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島永久割讓英國……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舊》
這一「偶然發現」,
徹底改變了香港的歷史命運。
憑借海港優勢,香港這個自由港,
發展成了今天的「國際大都會」。
|Photo by ? VCG
香港≈維多利亞港
用粵語講維多利亞,就是「唯圖利啊」,它是香港國際貿易、房地產、旅游業的「關鍵先生」。
|Photo by ? VCG
填海造香港!
100多年來,歷次移山填海,為香港增加了67平方公里,容納了27%的香港人口,創造了70%的商業財富。
|制圖:時差島
今天,維多利亞港已成香港第一名片。
太平山頂的維港夜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每晚8點的「幻彩詠香江」聲光秀,哪怕當地人覺得俗氣,依然是香港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
|萬家燈火像一塊釘滿膠珠花的黑布,光輝燦爛。Photo by?HKTB
天星小輪,穿梭在香港島與九龍之間,
默默坐看香江百年風云。
|美國《國家地理》將搭天星小輪游維港列為人生50個必游項目之一。Photo by?HKTB
還有200多個海島,
香港人難得躲清靜。
|南丫島、大澳、石澳、長洲、塔門、赤柱…當地人最愛。Photo by?Chester Ho
香港,竟還有馬爾代夫一樣藍的海!
多數游客不知道的「私藏版」海灘,
西貢浪茄灣、大浪灣,碧水藍天~
在廣東深圳可很難找到這么純凈的海水。
|Photo by?Andrew Wulf
香港,被壓縮的空間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水泥森林,香港人叫得更狠:石屎森林。
太密集太壓抑!這是初訪香港最直觀的感受。
|香港島中環,最昂貴的地段。Photo by ? 靜言
如果說重慶是8D城市,
香港就絕對算82D城市。
從年輕到老,從窮到富,
所有香港人都被格式化在折疊城市里。
高樓大廈、百年老建筑、市井、郊野綠徑,
這一切緊密無縫、又神奇疊加在一起,
在視覺上充滿了科幻感。
很多科幻電影的未來都市,都以香港為原型:
《攻殼機動隊》《云圖》《銀翼殺手2049》……
|香港九龍半島的密集樓盤。Photo by ? VCG
單看數字,香港并不「密」。
香港748萬人,排全國第10。
密度也還好,6777人/km2,是澳門的1/3,
但遠比不上紐約、摩納哥、新加坡。
|地鐵中環站換乘復雜,n條扶梯并列,永遠擠滿人。Photo by ? BRIAN YEN
但為什么全球公認
香港是「世界最密集的城市」呢?
別忘了,全部香港人都
擠在只有16.7%的城市空間。
局部看,「世界最密」一點不錯。
香港旺角,「世界最密」吉尼斯世界紀錄。
每平方公里擠滿13萬人,
等于黃金周的北京長城、早高峰的上海地鐵。
|Photo by?Brandon Wo
更恐怖的,是已拆的香港九龍城寨。
它曾是臭名昭著的「三不管」貧民窟,每平方公里192萬多人,是現任「密度冠軍」旺角的9倍!方寸間,流民地痞、黑幫古惑仔……
|這塊傷疤在1993年被清拆,于遺址處建了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城寨消失了,重慶大廈又冒出了頭。
17層樓住了超過4000人,
美國《時代》雜志贈它一個奇怪稱號:
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香港縮影。
|1994年,導演王家衛在此拍攝了電影《重慶森林》。
世界最密的香港,
誕生了世界最昂貴的城市景觀。
世界最貴商住樓,
世界第二貴豪宅價格(僅次于東京涉谷);
世界第二貴商鋪租金(僅次于紐約五大道);
世界第二貴寫字樓租金(僅次于英國倫敦)。
世界密度最高的億萬富翁人群,
世界最多的勞斯萊斯購買者……
|這么擠,卻不太堵車,比北京可好太多了。英國人在管理城市上確實經驗豐富。Photo by?VCG
同時,誕生了:
世界最繁忙的機場;
世界最密的摩天大廈、住宅樓;
世界最密的商業「招牌陣」;
世界最密集的麥當勞店……
|油尖旺牌匾林立,成了香港獨特的風景。Photo by?VCG
還誕生了:
世界載客量最多的巴士,
兩組世界最長的電動樓梯……
又貴又密的香港,
逼出了「港式蝸居人生」。
房價太高!亞歷山大!
香港房價15-20萬人民幣/平米,
年輕人真是一輩子買不起……
很多窮人只能住鴿子籠屋、舊唐樓、徙置區。
面積通常≤ 8㎡,沙丁魚罐頭般壓抑。
|香港籠屋,大約20萬人住,租金約2500~4000元/月。全港十八區最貧窮的是深水埗。Photo by? Tugo Cheng
中產和大學生畢業,如果夠幸運,
可以抽簽住公屋邨,也就是政府廉租房。
|1970年代,前港督麥里浩發表10年房屋計劃,要為180萬人提供公屋。可短暫出租、永久出租、低價售賣。月收入不到1w即可申請,租金只需15k。圖為黃大仙公屋彩虹邨。Photo by?Micheal Wolf & Win Ka Ho
如今,香港有1/3人口住在公屋。
房子面積14-40m2,抽中就像中了六合彩,
因為便宜,還有獨立廚房和廁所,已經很幸福!
|公屋設計很標準化,有H、Y、回、喜字形等布局
|香港大坑麗德村香港唯一的圓形公屋。Photo by?HymChu
活一輩子,還是想買套房!
房子是香港人永遠的痛,
讓很多人圓發財夢,也讓很多人崩潰絕望。
白領買得起50平已是稀罕;70平是終生奮斗目標;100平更是下輩子奢望。
娛樂八卦常說某明星豪擲千萬購豪宅,也就是100多平的商品房。嗯,千尺豪宅啊!
|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曾拍攝了香港樓房的專輯。
香港人習慣了在「逼窄空間」里活著。
銀行、診所、餐廳、酒店都很小很小,
TVB拍《射雕英雄傳》《大時代》,
都在可憐的200平影棚里,跟大橫店沒法比!
港人私底下開玩笑說:
年輕人拍拖都難啊,真的開不起房!
哪怕移民到加拿大、澳洲
地廣人稀,香港人也改不了逼窄生活的習慣。
在溫哥華,華人住宅不管大小,都要堆滿占盡才安心,極少有閑地留給花花草草。
香港,被壓縮的時間
香港奇跡,
一是密,二是快。
香港的繁榮不是一夜之間建成的,
但真是只花了短短100年,太快了!
爭分奪秒的香港人,永遠和時間賽跑,
將別人300年的成就壓縮在了100年里。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舊》
每一次戰爭爆發,
都給香港按了「時代快進鍵」。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一戰、二戰……戰爭,意外讓香港成為受益者。大量難民涌入,讓香港人口暴漲、經濟騰飛,最終迎來了黃金時代。
時間的壓縮,
把香港變成一座露天的「時光博物館」。
中西交融,新舊混雜,
成就了「最香港」的文化景觀!
沒有英皇的英皇道,
沒有皇后的皇后街;
英軍登陸的水坑口街;
孫中山大談革命理想的上環楊耀記;
張愛玲最愛的叮叮車聲響;
蕭紅埋骨的淺水灣……
時代拼湊而成的香港,
值得你「慢活,細看,望左,望右」。
|沿用英國左行右駕,馬路上寫著望左望右,多么香港!
同一個港島,不同時代的建筑層層疊加、拼貼。來了你就會懂!
|上環中環一帶靠山,地勢陡峭,這種斜度x密集是最香港的味道了。
|中環荷里活道的這幅老屋,堪稱最網紅壁畫。
|士丹頓街這家古董小店,堪稱一部香港音樂發展史。
|這樣一個地方,用混雜融合這些詞似乎都太簡單了點。Photo by?Lonley Planet
上環灣仔西營盤,
既有最傳統,也有最現代:
各種祠堂廟宇,以及古玩、海味干貨、藥材鋪混在一起;轉身又是洋氣的寫字樓、西餐廳、酒吧……
|百年前,孫中山就在這一帶活動。當年的楊耀記,孫中山等四大寇就在此商議大事。現在已變身大排檔啦!
|電影《幸運是我》,惠英紅曾無數次走過這面榕樹墻。
|灣仔和昌大押,百年老騎樓,現在是高檔西餐廳。這里有張愛玲最愛的叮叮車,也有曾令英國人無比迷戀的《蘇絲黃的世界》。Photo by?HKTB
香港啊,你西起來很西,中起來比中國還中!
各種習俗節慶,盂蘭節、太平清醮、搶包山、洪圣爺誕、譚公誕、端午龍舟……每每在香港看到如此「中」的畫面,真的會恍惚:這可是在國際都會Hong Kong啊。
|太平山街的廣福義祠,1856年就有了。當年很多難民客死香港,祠堂立了滿滿的牌位墻。有人曾在此見過唐德鶴為張國榮供奉的香燭。Photo by?HKTB
香港精神,就這樣逼了出來!
香港精神是逼出來的文化,
如同它當年從清朝版圖中逼出來一樣。
空間太小,逼出了「炒盡」的香港精神;
時間太快,逼出了「高效」的香港精神;
競爭激烈,逼出了「敢拼」的香港精神;
中西混雜,逼出了「法治」的香港精神。
Can-do!最燃的草根精神
空間太小,資源太匱乏,
逼得香港人逆境自強、自力更生。
用香港美食家蔡瀾的話講:
「拼命掙錢,拼命吃飯,就是香港精神!」
就像紅透香江的《獅子山下》唱的:
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
香港人常說:獅子山在,香港精神就在!
這不是雞湯,香港人就是憑著這份骨氣,
在很小的空間里,活出了很大的世界。
|觀塘鴻圖道60號后巷涂鴉,搵食、打工仔、努力做工……寫滿了「港式雞湯」。Photo by?HKTB
高效,香港精英第一生產力
島上沒礦,只能搶跑啊。
香港人做事不光拼,還穩準快。
走路快、說話快,辦事效率也Superfast!
紅綠燈切換的叮叮叮叮,簡直是3倍加速;
去餐廳,點菜快、出菜快、結賬也要快,不夠快就是服務不夠好。超快的翻臺率,吃太慢的多半是外地游客……
總之,不能停下來!超高效的城市管理、超現實的商業精神,「港式效率」就這樣煉成了。
|香港電影《歲月神偷》劇照
阿Sir,香港是講法律的!
香港的法治精神,也是被逼出來的。
1970年代,貪腐嚴重、幫會橫行。港片《古惑仔》《功夫》的黑幫故事一點不夸張。這才逼出了香港的法制改革、廉政公署的成立(1974年),成為日后香港繁榮穩定、貿易自由的基石。
|當年刷TBV劇,法治,是我們對香港最初的印象。以至于今天旅游,還要繞到油麻地警署打個卡。
炒盡,成就了港式審美,
寸土寸金的心態下,
必須一切用到盡、填到滿,
除了房子每一寸空間要塞滿,
眼睛也要被爆炸式信息填滿。
這就叫「炒盡」精神。
地鐵公車、電梯樓道,滿眼小廣告,留白就是浪費!報攤雜志要色彩斑斕,八卦新聞要奇情曲折。
|Photo by?Hymchu
當然,千篇一律的商業審美,
急速、短視、勢利,成了香港人的局限。
好在有TVB臺詞說得好: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最能代表香港草根精神的麥兜
我是香港人!
「身份認同」,是香港人的永恒話題。
英國殖民150多年,
日本侵占3年多,
回歸祖國20余載。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
「香港人」的誕生
殖民地的頭100年,香港是廣東人的城市。
廣東籍移民占80%以上,其次是上海籍。
這代人大多是逃難來的,「內地情懷」依然很濃。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舊》
「小時候,我填表很糾結:
國籍英國,祖籍廣東,出生地香港。」
1960年代,香港進入高速發展期,
嬰兒潮誕生了,這是勵精圖治的一代,
他們接受英美精英教育,讓香港脫胎換骨,
并逐漸從一個無根過客、僑居者的心態,
變為「香港是家、安居樂業」。
|香港電影《阿飛正傳》劇照
香港人終于對香港有歸屬感了。
但身份依然焦慮,他們不自認是英國人,
也不自稱中國人,只能叫自己香港人。
我是香港人!越叫越順,越叫越榮耀。
有了香港人,才有了香港的輝煌50年,
才有了這一長串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
他們是白手起家的超級富豪;
李嘉誠、李兆基、霍英東、邵逸夫、劉鑾雄……這些人有多出名,看后代子嗣的八卦占據頭版有多久,就能感知一二。
是一身功夫的武打巨星;
葉問、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們,不只代表香港,更向全世界輸出了中國文化。
是風華絕代的電影明星、流行歌手;
羅文、甑妮、許冠杰、劉德華、張學友、周潤發、梁朝偉、張國榮、梅艷芳、林青霞、張艾嘉、張曼玉、劉嘉玲……這個名單長得沒法列、掛一漏萬,一代人的花樣年華!
|香港著名時尚雜志《號外》歷年封面
是才華奇譎的大導演;
吳宇森、王家衛、周星馳、杜琪峰、徐克、陳可辛、王晶、許鞍華……00后沒機會親歷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恐無法理解這些名字的意義。
是各有性格的才情作家;
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霑、蔡瀾;還有把香港寫得更加嫵媚的張愛玲、亦舒、李碧華;以及更多打上香港印記的文人:陳冠中、也斯、西西、林夕、梁文道……
還有內地不太熟、但個頂個厲害的科學文學巨匠。
國學大師錢穆、漢學家饒宗頤、光纖之父高錕、作家劉以鬯……
總之,有了「香港人」,
才可能有「港人治港」,
才有了「香港黃金時代」!
中國的香港,香港的中國
讓我去那花花世界吧,給我蓋上大紅章!
近代中國,很少有一個城市能像香港這般,
與整個國家命運如此糾纏、又互相依存。
|1997年,在文華東方酒店頂上展開的五星國旗取代了英國米字旗。Photo by ??Steven McCurry
戰時,香港是中國人的避難所
兩次世界大戰,內地人落腳此地,
香港成為家愁國恨的情懷碼頭。
戰后以及三年饑荒時期,更有大量難民涌入。
香港人慷慨解囊,哪怕遣返,也遞一碗熱粥。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舊》
100年前,香港是我們的現代啟蒙
19世紀末,孫中山來香港學醫,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更說:
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30年前,它是我們的第一桶金
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深圳正愁摸不到門路時,香港商人送上的一筆生意,點燃了中國經濟騰飛40年的引擎。深圳今天的成功,也離不開香港。
|《英雄本色》小馬哥叼煙、燒美鈔,多少男生模仿過?
20年前,它是我們的大娛樂家
誰沒看金庸小說看到癡魔?
誰沒扮過古惑仔、高喊我要鎮旺角?
誰沒追過四大天王、Beyond、發哥、星爺?
我們的青春集體記憶,不能沒有香港!
新世紀,它是我們出境游第一站
1997年,香港回歸!
花花世界大門終于打開。
香港,成了我們「出國」的第一站!
我們涌入香港,太平山頂俯瞰維港夜景、星光大道按手印、大嶼山拜佛、迪士尼和海洋公園合家歡……游客量從1997年的36萬人次,到2018年5100萬人次,翻了足足21倍。
后來,它是購物大商場、亞洲美食天堂
吃遍油尖旺的茶餐廳、大排檔;
買空銅鑼灣的奢侈品、珠寶行。
香港回歸20余載,當觀光景點已不再新鮮,
它仍是一次次輕松的周末短途游。
即便買奶粉、買iPhone鬧得很不愉快……
又后來,它變身我們的大學、醫院、
那幾年,內地學生開始熱衷「放棄北大清華,去香港念本科」;
內地媽媽也去香港醫院排隊體檢、打各種防癌疫苗……
再后來,它成為保險理財顧問......
近年,無數中產、富人赴港買保險、買理財,據說內地人的投保總額逐年呈百!億!級!增長……香港,似乎又成了治療中產焦慮的一枚舒緩劑。
這一給一取,
就是兩個社會的時差。
|香港大嶼山昂坪大佛。
念不到香港的好
是你的損失!
時差會變的。
一種論調是:
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下,
香港最鼎盛的黃金時代已過去。
中國搭上了一輛光速列車,飛快地追趕世界。
香港?一夜之間,好像沒人再關心。
香港作家西西有個形象比喻:
曾經,香港是雄雞國唯一的腳墊子,
來來往往的人在這里踩一踩,
撣去腳上的塵土,再去往世界各地。
而如今,人們輕易就能去往世界各地,
不再需要這個墊子。
|Photo by?二中兄
香港的昨天和今天
都是逼出來的,明天呢?
世界是一個大棋盤,
香港像一顆小小的滾珠,
未來如何取決于大棋盤的變化。
只不過,興衰更迭間,總有一代人會情緒失落。
但哩度系香港喔!
看得見的歷史里,
香港有過比今天更嚴重的困惑,
但都無一不迎難而上,贏得完勝。
香港精神從來都是逼出努力,逼出彩!
《甜蜜蜜》里,張曼玉在人潮中對黎明說:
「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
是啊!別忘了,這里是香港,有什么不可能。
|香港電影《2046》劇照
詩人在夢境中與香港相遇,
很有禮貌地說一句:你好。
香港答:我是從夢境中浮起的真實。
—— 香港作家 劉以鬯
作者:時差島。
創立于2018年5月,旅行新媒體品牌,
致力于探尋世界的不同,從觀世界到世界觀,洞察變化與成長中的“中國人之旅行觀”。
大叔學點說話
15篇原創文章 1位朋友關注
作者已設置關注后才可以留言
- 424李昌現在有些港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尤其是年輕人,生下來就擁有了這一切,得來的太容易了就不知道如何珍惜。
- 286LJ比起帶著偏見一味去指責,抨擊,嘲笑,真真正正用心去了解它、理解它,才是當下彼此浮躁心態所急需的一劑良藥
- 281韓大仙兒??月收入不到1W,租金15k,每個月借5000租房
- 232六零三(力由心生)要多少感情才寫得出這文章
- 226天涯過客??香港是座不平凡的城市,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179Michelle陳雅寧第一次去香港是2006年,這期間去了不下10次,有當天往返也有花了一周的時間深度游玩。香港最吸引我的是美食、離島和郊野公園。對游客來說,有規則的城市交通、深夜燈火通明的街巷和國際化的環境都是安心游玩的保證,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香港,也希望香港是她應該的樣子。
- 152河神其實需要互相了解,香港本來不是香港,香港后來成為香港,香港未來還是香港,年輕人最重要是了解歷史。
- 118may換位思考很重要
- 104跋香港真是塊寶地
- 100十十??希望香港保留她原來的樣子。
- 95沉思香港的"自由、法治、廉潔、高效",創造著特區奇跡,使之成為領跑世界的東方明珠。
- 90zhifei香港還是那個香港,只是他的民主與法制已經被蠶食,他在一步步衰敗
- 89竹樓琴聲????本期好經典的文章!值得一讀收藏了
- 73小馬哥客觀的評價
- 70花滿樓香港明天更美好!
- 67Liberté香港和新加坡的精神真的很像! 很多新加坡人嘴邊的話就是“愛拼才會贏”!
- 57大新君真好看,希望永遠保持你的美好,香港
- 46浠釋適1苆 %%最可怕的事是讓廉署變成監委。
- 44戴大大是胖紙北上廣哪個不明白他們所焦慮的,作為大城市人是幸福的,但又是無奈。
- 41傻瓜?? 夢小町80后的我,廣東汕頭人,從小就對香港的電影音樂都如癡如醉,香港的粵語音樂,從飛馳人生里面唱的可以代表了影響力!有一天我的腳步踏上了香港!就深深的愛上了他!每次都流連忘返!上個月,汕頭真通香港的高鐵開通了!上午可以去香港喝茶,晚上回家睡覺!幸福
- 41西涼好想去香港旅游哦??
- 40李燕娥代表了多少代人美好的回憶……
- 39@時間的河人口紅利對香港的繁榮很重要啊
- 37靜陪住我長大的港劇,直到現在也不愿放棄,喜歡學習港劇的粵語口音,好懷念
- 34布丁老爺喜歡這篇推送,在香港讀書生活了兩年半的我。
- 32陳先生的肉肉厲害了厲害了,等退休了去見識一下。
- 28吉希媽咪從小就喜歡看港臺劇,從電視劇電影了解到很多香港的人和事,文章寫得客觀
- 26Go!ng經歷了苦難的過來人,心懷慈悲 勵精圖治 生于繁華的似乎自信,卻不知何處去
- 24田知慶?山水情2015年9月耗資2000人民幣到港游玩,世界確實不一樣…當時很懵懂,準備再去看看…有同行的可以一起…
- 24貝小瑩?? ??TVB忠粉覺得去無數次還是很喜歡這個城市,shopping 爬山 吃粉 喝奶茶 看風景 吹海風不管有多少不和平的事情,還是相信大多數人會友好相待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