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金土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金土,一個9年的抑郁癥患者,想跟你聊聊抑郁癥這個話題。
不要以為抑郁癥跟你無關:
全球超過3億人正在被抑郁癥折磨,每年超過100萬人因為抑郁癥自殺,在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已達5400萬。
73.6%的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的人數比例,僅為10.3%。
作為一個抑郁癥患者,我看到很多文章中不痛不癢的文字時是困惑的,它們既不能讓大家知道“患有抑郁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也不能給抑郁癥患者任何幫助。
所以我就動了一個念頭,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一方面可以讓大家知道真實的抑郁癥是什么樣的,一方面說不定可以給正在遭受抑郁癥折磨的朋友一些幫助。
抑郁癥在今天到底有多普遍呢?
分享個真實的案例:
生活艱難,總要在艱難的生活里找一些樂子。于是我做了一個微信群,叫“好笑群”,專門讓大家在群里互相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笑的東西,其他人看到了如果覺得好笑可以回一句“哈哈哈哈哈”。
這個群非常受歡迎,很多人拉了自己“想讓她一起哈哈哈”的朋友進群,所以隊伍越來越壯大,后來15個群都滿了,大家每天在群里發“好笑的東西”和“哈哈哈”。
有不少人跟我講,好笑群成為了他每天生活里唯一的快樂源泉,群里甚至有個身價20億的投資大佬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刷一下好笑群才能睡著。
15個好笑群,加起來接近7500人,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在里面做了個關于抑郁癥的匿名調查。
結果讓我震驚,在這些每天充斥著哈哈哈哈的群里,藏著大約15%的“抑郁癥患者本人”,還有45%的人有抑郁可能。
01
患有抑郁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本人,一個9年的抑郁癥患者。
我試著跟你描述一下那種感覺:
它來之前毫無預兆,來的時候悄無聲息,來了之后人瞬間就會被難過的情緒淹沒,對任何事的沖動和興趣都突然消失殆盡。
你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情緒崩潰,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會開始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質疑,反反復復地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忍受這一切的意義是什么。
你可能會癱在床上,一整夜不睡覺,睜著眼睛看著天花板等天亮,感覺自己是一灘泥,閉上眼睛就可以在床上徹底腐爛。
強烈的負面情緒讓人失眠,缺少睡眠會帶給人更多的負面情緒,如此就走進了一個死循環。
這個循環還會附送許多生理問題:有的人嗜煙酗酒,有的人消極厭世,有的人茶飯不思,有的人暴飲暴食…它開始從一個心理問題變成無數個生理問題,從方方面面影響你的生活。
如此以往,直到萬劫不復。
當人開始質疑自己活下去的意義時,可能就迎來了一位更恐怖的惡魔:“自殺傾向”。
很多時候它是抑郁癥的并發癥,并且一旦出現了一次自殺的念頭,在今后的人生里、任何一個沮喪的日子里它都可能陪在你身邊。
我曾經計劃用6個月的時間喝酒喝死我自己,參考了尼古拉斯凱奇演的一部電影叫《兩顆絕望的心》。
那段時間,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拼命酗酒,喝多了就開始嚎啕大哭,哭累了就睡,睡醒了接著喝。好長一段時間,我甚至不知道外面到底是白天還是黑夜。
或許是因為有了一個Deadline,我內心隱藏的求生欲出現了。
上班的時候不能喝酒,我閑著沒事兒只能逛知乎,順手寫點故事玩兒。沒過多久,我寫的一些答案火了,有好多人主動加我好友說想認識我。
那個時候知乎上的氛圍很好,大家學習工作生活都比較積極。有幾個小伙伴覺得我精神狀態不太對勁,試圖開導我、陪伴我。
在他們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去醫院做了檢查,并且遵醫囑吃了藥。下班之后不去喝酒了,改成了健身。
吃藥讓我情緒穩定,健身讓我精疲力竭,意外地讓我解決了情緒問題。至少生活不再是死循環,一定程度上恢復正常人的生活了。
后來有人問我要不要到北京來做新媒體,我通過電話面試拿到兩個offer就來了。到北京以后寫了一些勉強稱得上有趣的文章,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我現在有一萬個微信好友,幾十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社群;職業生涯里我寫過幾篇百萬加的文章,得到了行業的認可。
我開始覺得自己是有存在的意義的、是有價值的。
我的狀態開始變好,于是我有更多情緒和精力去積極改善我的生活。我開始積極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線上的微信群線下的狼人殺局等。
我通過給其他人創造連接創造了價值,開始了正向循環,于是,我逐漸走出來了。
02
當我們抵抗抑郁時,我們在抵抗什么
這個部分我并不專業,但是這些年下來我也跟許多病友有過足夠深入的交流。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故事的開頭總能追溯到孩童時期與原生家庭的關系。
幸福童年的故事大多比較相似,不幸的童年千差萬別。
如果你有個脾氣暴躁的父親,你很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內向懦弱少言寡語的人;如果你有個非常強勢的母親,你大概率會成長為一個依賴型人格,無法獨處,時常覺得自己孤獨…
你可能不記得你爸如何用言語羞辱貶低你,可能也不記得你媽是如何逼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兒,但這些行為都在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最明顯的一個差別,童年生活相對幸福的人,心里永遠覺得家是最后的港灣。
在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至少有一個地方是溫暖的,是包容的,以至于他們可以擁有抵御負面情緒的“鎧甲”。
而童年生活不幸福的人,是缺少這個“港灣”的。
在獨立人格形成之前,心理健康并沒有受到良好的保護,因此成為了沒有“鎧甲”的人。
他們可能無法良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無法處理好一段親密關系,甚至可能無法在朋友、同事這樣的社會關系中與他人正常相處。
糟糕的應對能力、混亂的情緒、不健康的人際關系組成了糟糕的人生,從自卑到自我懷疑,再到自我否定,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抑郁似乎成為了必然結果。
這里還做一個小科普,除了童年的影響之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女性大腦合成抗抑郁血清素的速度,天然只有男性的一半,再加上生理期、懷孕等時期激素分泌水平的變化,直接能夠導致情緒上產生巨大幅度的變動。
以及,或多或少可能會經歷一些“父權”下傳統價值觀的壓迫,患上抑郁癥的幾率也就大的多了。
03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拯救你
很多人的抑郁癥是從自卑開始的。
童年時期得不到父母認可,甚至得到許多侮辱和貶低,是自卑形成的主要原因。自卑逐漸轉化成自我懷疑,自我懷疑久了就腐化成自我否定,自我否定久了會開始悲觀厭世,最終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牢籠里無法自拔。
很多抑郁癥患者會不停地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是不是個廢物?”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忍受這一切到底為了什么?”
——“這個世界會好嗎?”
想要打破“抑郁”這個牢籠,從這個牢籠里逃出去,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是第一步。
而在開始抵抗之前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拯救你。
作為一個已經從抑郁狀態走出來的人,回過頭看的時候我發現,那種“沉浸”的狀態更多時候是一種逃避,是讓自己沉浸在那樣的狀態里不愿意出來。
之前有一句喪文化里惡搞的句子:“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躺下睡一覺”。
是的,跌倒之后躺下才是最舒服的。因此,你跌得越痛,爬起來越需要更多勇氣,沉浸在抑郁狀態里越久,走出來越需要更多努力。
當你處在這樣的牢籠里的時候,醫生可以給你治療方案給你提供藥品,朋友親人可以給你陪伴愛護和關心,但是都無法替你吃藥、替你振作起來。
你必須有一個堅定的求生欲,你必須牢記沒有其他人可以拯救你,想要“打起精神來”,想要從牢籠里走出去,你只能依靠自己。
04
活下去的理由
你一定要給自己找到一條“活下去的理由”。
不用太多,一條就夠了。
之前有一期奇葩說,柏邦妮說:“心里那么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
馬東回了一句:“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我有個從微博上“撿來”的病友,我倆認識的時候,都是重度抑郁重度焦慮的情況。除了感同身受之外,我倆每天討論最多的,是怎么死會比較有意思,怎么死會不那么痛苦。
有一天她突然說,她不能再自私下去了,她要為了她身體里的細胞們振作起來。
我當時就是黑人問號臉:這又抽哪門子的風?
然后她很認真地跟我講:
人的身體里有好多個部件,還有數以萬計的細胞,不同的部件和細胞做不同的工作——嘴負責吃,胃負責消化,肺負責呼吸,紅細胞運送氧氣,肌肉細胞支撐走路呼吸......
也許大腦是個膽小鬼,躲在抑郁的情緒里不出來。但它也一直在努力工作,它也會告訴你多喝兩瓶肥宅快樂水,多吃點糖能讓自己開心一點。
身上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細胞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已經是個奇跡了不是嗎?
就憑這個就不應該再放任自己在抑郁的情緒里,自殺的念頭更是可笑!
你想想,那么多的細胞,都在支持著你,為了你能活的更好而努力著,你要是自己不開心就去死了,它們的努力就都白費了,那它們得有多失望啊。
哪怕是為了自己身體里的這些細胞,我們也要好好活下去。
05
尋求專業治療,改變生活方式
這些年下來,我總結出了一些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法,也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啟發。核心邏輯只有兩點,一是尋求專業治療,二是改變生活方式。
001 尋求“專業治療”
正式開始解決抑郁問題,第一件事兒就是去找正規的三甲醫院的精神科去診療一下,然后聽從醫生的建議,看是否需要吃藥或其他治療手段。
因為“抑郁問題”一旦真的發展成了“抑郁癥”,它就已經不止是一個精神問題了,絕對不是靠“想通了”、“高興起來了”就能解決的問題。
千萬不要有心理障礙,去了你就會知道,精神科候診室等待的長椅上,和你坐在一起的那些人,都是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病癥的“普通人”。
在北京的朋友優先考慮北醫六院和安定醫院,這兩家都非常不錯。
對了,在抑郁癥這件事上,千萬不要相信中醫。
002 計算“情緒成本”
你要評估一下自己做事情的”情緒成本“,你要清楚知道做什么事情會讓自己開心,做什么事情會讓自己不開心。
盡可能的把自己的情緒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做了會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就盡量不要做,哪怕任性一點。
003 找到發泄負面情緒的途徑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脾氣不好的人通常得抑郁癥的幾率會比較小。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如何找到一個途徑疏通、發泄出去是很關鍵的。
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不要一動不動坐在那里,坐著的結果就是被情緒淹沒。
每個人發泄情緒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是購物或者大吃一頓,有的人可能是尖叫或者砸壞一些東西,有的人可能是大哭一場,你要找到那個適合你的方式。發泄完了,舒服點兒了,就好了。
004 想辦法增加生活幸福感
人閑下來的時候就會亂想,你需要有一些事兒來填補你的空閑時間。找一些興趣愛好是很有必要的,手作畫畫旅游,攝影烹飪寫文章。
你也應該給自己規劃一個更好的生活狀態,試著給自己增加一些生活幸福感。比如給自己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讓自己吃更喜歡的食物,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養些花養些魚讓房間里更有生氣。
實在不行你還可以養只貓,養貓真的超治愈的!
005 健身!
你要保證自己擁有充足的睡眠,它是你有充足的精力去控制情緒的基礎。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很難,但是你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它。
健身就是個很好的方式,能夠增加你的體力消耗,讓你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除此之外,鍛煉的時候會臨時增加腦中內啡肽的量,它會讓你快樂一些,長期而言對抑郁癥的幫助非常大。
不過千萬不要逼迫自己,健身在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消耗“情緒成本”的事兒,如果它讓你感覺疲憊、不開心,寧可不做。
006 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以獲得正反饋
游戲讓人沉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任務機制,它告訴你要做什么能夠獲得獎勵。
生活中沒有這樣的任務機制,你需要自己創造它:
先給自己設定一些簡單的容易完成的小目標,然后完成它并且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及時洗碗,就獎勵自己一個冰淇淋;比如吃了一周的減脂餐,獎勵自己一天的Cheating day。
當你完成了一些目標之后,你會收獲許多正向的反饋。這些正向反饋會讓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007 幫助你身邊的其他抑郁癥患者
經常看美劇或者美國電影的人應該知道,有一種組織形式叫“互助會”,一群有同樣遭遇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互相幫助,最后讓大家都能從糟糕的狀態里走出來。
國內這種組織還是挺少見的,我們可以自己嘗試組織一下這樣的互助會,試著幫助其他同樣在泥潭中掙扎的人。
大多數人是需要愛和陪伴的,大家相互提供信念和支持。
羅曼羅蘭的那句早已經爛大街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
我想作為一個從抑郁癥中走出來的人更能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在千瘡百孔的世界里找到一束屬于自己的光,然后守護它,甚至跟它一起發光發熱。
祝所有正在遭受抑郁癥折磨的朋友早日振作起來,有一天也能發自內心地告訴大家:
“我愛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
- The End -
本文來源:公眾號粥左羅,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后,向上生長創始人,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干貨。關注粥左羅,菜單欄查看50篇必讀好文。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