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国产福利永久在线视频无毒不卡/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返回

“性侵吸毒,月入10萬”:在中國,有多少“洋垃圾”活成了“洋大人”?

“性侵吸毒,月入10萬”:在中國,有多少“洋垃圾”活成了“洋大人”?

訂閱 2019-7-28

【第585期】欄目/時事 者/家庭編輯/秦川

本文同時見《人民禁毒網》《人民禁毒》雜志

《人民禁毒》雜志官方微信:離禁毒工作最近、離禁毒新聞現場最近、離禁毒人心靈最近,盡在“人民禁毒”。每日定時為您推送,伴您度過美好的一天,喜歡就關注:rmjdzz   訂閱雜志:13910856265

作者:啊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魔幻的現象:

從我們國家走出去的,基本是高素質人才。 

但從國外跑進來的,卻有大把是牛鬼蛇神。 

在很多外國人眼里,中國儼然是天堂般的存在, 

無論他在老家多落魄,無業游民也好,劣跡斑斑的社會混子也好, 

到這以后,似乎都有機會過上光鮮體面的生活。 

有工作、有錢、有漂亮熱情的姑娘…… 

享受著大爺般的待遇,一些恃寵而驕的,還干起了違法亂紀的勾當。 

雖說我們已經拒絕接收外國的集裝箱垃圾,但這些“人形垃圾”卻還是蹦跶得挺歡。



  01  

 披著羊皮的狼外教


前不久,江蘇徐州警方破獲一起聚眾吸毒案件。

 

19名涉毒人員中,有7人是全球知名英語培訓機構——英孚教育的外教。

  01  

 披著羊皮的狼外教


前不久,江蘇徐州警方破獲一起聚眾吸毒案件。 

19名涉毒人員中,有7人是全球知名英語培訓機構——英孚教育的外教。

 

事發前,曾有學生告訴家長,外教上課途中,臉色蒼白,精神恍惚。 

他們當時一定沒想到,這人模狗樣的外教竟然是個癮君子。

 


說起來,英孚教育進入中國20多年來名頭甚響,校區遍布國內70多個城市。 

作為行業大佬,收費自然也不便宜。而外教授課,一向是他們的最大賣點。

 


在官網和各種宣傳冊頁上,英孚對所聘用外教的資質進行了詳細描述:

“所有教師均來自英語母語國家的專職英語外教,并且100%具備雙重認證,包括劍橋教師專業資格和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并且在上崗前會對外籍教師進行嚴格的專業教師培訓。”

承諾有多美好,現在打臉就有多響。 

連這樣的巨無霸機構都沒把渣滓給篩掉,可以想象整個外教大染缸有多臟亂。


 

2017年8月,溫哥華太陽報的一則新聞震動了大洋彼岸的中國教育界。 

加拿大一位名叫羅伯遜的老師,曾經因為性侵三名十五六歲的學生,被取消教師資質。  

可來華以后,卻在北京一所私立國際學校做了6年外教,教授英語、女子壘球、足球和排球。


同年,湖南經視曾曝出一家幼兒園的黑人外籍教師,當著幼童的面獸性大發,將女老師摁倒,欲實施性侵。


危難之際,還是小朋友站出來揮拳痛擊。

 

“黑外教”各有各的渣法,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某些人還是本國被通緝的罪犯。 

去年,《人民日報》發了一則題為《美國通緝犯到中國竟成“萬人迷”》的報道。 

來自上海,現居美國南加州的王女士瀏覽網頁時驚奇地發現,自己大學時代最受歡迎的外教Daniel,竟然是美國15名最想被緝拿歸案的兇殺案嫌疑犯之一。 

據美國的司法信息部記錄顯示,Daniel的罪名是“性侵加謀殺”。

 

14年前,Daniel出軌了一位單親媽媽,交往期間他殘忍地強奸了這位母親的10歲女兒。 

一不做二不休,沒多久他又把自己妻子給殺了。 

人性泯滅的惡魔,遠渡重洋后站上高校的三尺講臺,變身魅力四射的外教,與多名女孩發生關系。


乍一看,這情節都快趕上驚悚電影了。 

三觀碎裂的同時,也不禁反問,

這樣的洋垃圾究竟是怎樣進入中國教育行業的? 

還有多少漏網之魚藏匿其中,和他們的獵物朝夕相處?



  02  

龐大的市場需求


成為一名“高大上”的外教,比絕大多數人想象中容易。 

2014年,香港《南華早報》的外國記者,拿著一份簡歷假裝應聘。 

面試的學校,坐落在北京中央商務區一幢現代化高層大樓里。

記者的簡歷故意做得很敷衍,只有幾點基本信息。 

誰知學校的面試更敷衍。校方啥也沒問就當場宣布,你被錄取了! 

下一秒,學校的負責人已經為他安排好班級——3到5歲的少兒班。 

記者追問:是否需要工作簽證或者背景調查? 

校方回答:搞那么麻煩干嘛?

 


這是一次偶然的特例嗎?不,這是外教市場的日常。 

看到過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目前在全國合法持有工作簽證的外教不到10萬,比例不足10%。 

“贏在射精前”的全民焦慮時代,英語能力作為區分孩子階級的重要標準,自然也是家長們的必爭高地。


 

大多數家長看到高鼻梁深眼窩的臉就兩眼放光。


再一打聽血統、國籍,若對方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立馬覺得原汁原味的語言氛圍有了保障,再貴也愿意買單。 


 巨大的利益誘惑擺在這,但真正符合專業要求的外教少之又少。

為了填補市場缺口,很多機構在招聘時都會放水,讓不具備教學資質、教學經驗,甚至連工作許可證都沒有的外國人登堂入室。

有些學校還會跟中介機構勾搭成奸。 

中介幫外國人搞定簽證入境,偽造相關資料,再象征性培訓幾天,就輸送到各大學校。


 

于是,非洲的廚子搖身一變成“紐約的Michael””,西班牙的失業者華麗蛻變為“英國Catherine”。就連有案底的也能瞬間漂白。 

再平凡的培訓機構,一旦配上外教,再掛個“雙語”,“國際”的牌子,人氣立馬攀升,學費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03  

超國民待遇幾時休?


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每到畢業季都有很多大學生叫苦連天。

而那些“國際友人”憑著一張洋面孔,找工作比呼吸還簡單,工資也讓普通人望塵莫及。 

外教的待遇有多好呢? 

去年,深圳一所公立學校被曝光外教工資已經漲到每年58.8萬人民幣,月薪將近5萬。

而本土英語教師的月平均工資不過才幾千,前者幾乎是后者的10倍。

  

一個中國人,闖過重重關卡,才能通過教師行業資格審定。上崗以后,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還常常被冠以“填鴨式教學”的惡名。 

濫竽充數的外教們就不一樣了,隨便帶學生看個電影,聽個歌,做做游戲,就能得到寓教于樂的贊揚。 

這等美差,早已傳到數以萬計的外國人耳朵里。 

去年4月美國爆發大規模公立學校教師游行時,甚至有人打出“我受夠了!我要去中國教書!”這樣的標語,以此向政府抗議。

  

其實外國人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又何止這一樁。 

記得前陣子山東大學鬧得沸沸揚揚的“學伴門”嗎?

學伴制度的初衷本來是好的,幫留學生適應新生活的同時,促進異國文化交流。 

但山東大學的不同凡響之處就在于,從2017到2018,給留學生配中國學伴從“一對一”升級到了“一對三”,而且還多是男女搭配。 

更刺眼的是那張招募學伴的報名表,你們品品當中的遣詞造句。


“匹配”、“結交異性”、“心儀”,不知道的恐怕以為是相親網站的資料填寫呢。 

如果有留學生意外住院,山大還會在官網公開招募陪護團,浩浩蕩蕩25名志愿者,服務期間的餐費、交通費都由學校包攬。  


  

這般體恤厚愛,可真是叫人開眼啊。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也引起眾多網友吐槽自己學校對留學生的各種資源傾斜。

 


感覺就像招待貴客一樣,生怕哪里不周全,人家就跑了。于是乎,獎學金、食堂、宿舍統統拿出最高規格。甚至有些公共設施,還要寫明是專供留學生使用。

最近幾天,首師大被曝出國際文化大廈的游泳館只對留學生和教師開放。 

而且留學生票價30元/次,教職工卻要60元/次。


輿論一片嘩然,這是要在自己的地盤上上演新時代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嗎? 

留學生以更低的門檻進入高校,在學校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走出去,連執法者也對他們網開一面。

同樣是辱罵、推搡交警,妨礙執行公務,安徽一男子被行政拘留10日。 

而福州的外國留學生呢,僅僅是由學校帶回批評教育,寫個書面檢查了事。

這種不公正處罰,傷害的僅僅是法制嗎?不,它更傷害了14億國人的民族自尊。

自鴉片戰爭至今170多年來,中華民族經歷了覺醒、獨立、和振興的非凡歷程。 

現在的我們,本應有足夠底氣應對他人的挑釁, 

但現狀卻是,“洋臉”成了找工作找對象的金字招牌,外國國籍成了逃避制裁的護身符。  

這究竟是真的站起來了,還是跪得更體面了? 



  04  

文化自信,離我們有多遠? 

追根溯源,區別待遇的背后,是這片土壤中尚未消除的文化自卑。   

很多時候,“崇洋媚外”不以沖突的形式表現,卻滲透進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漫步城市街頭,迎面就能撞上愛琴海、香榭麗舍、阿波羅廣場。 

定位于中高端人群的小區,開發商給樓盤取名最喜歡蹭國外地名,就算不倫不類也硬要沾點“洋味”。 

什么凱撒豪庭小區、西圖雅麗灣國際公寓、曼哈頓洋房……

 


仿佛這就是貴族風范的體現。 

還有很多品牌,不管是賣護膚品還是瓷磚,明明設計和生產都在國內,偏偏要取歐美日的名字,還大費周章跑到別國注冊,再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拍廣告。 

好像只有認個外國祖宗撐場面,才能塑造出高端大氣的品牌形象。 

 

這實在令人費解。

明明中國都可以憑借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為什么這么多人還是習慣性仰視他國,覺得帶有本土風味的東西拿不出手呢?    

在南京旅游的時候,看到翠屏山、桃葉渡、棲霞山、烏衣巷這樣的地名,我都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它們帶著時代的遺痕,將一縷悠長的詩意,傾瀉進路人心中。

 

作為民族企業的驕傲,華為在命名上也是獨具匠心。他們開發的自有操作系統叫做“鴻蒙”。  

鴻蒙源于古代神話傳說,意指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宇宙尚處于一片混沌的初始階段。

  

短短二字,既能直觀感受到磅礴氣勢,也能從中窺見華為破開混沌的決心,和一路披荊斬棘的艱辛。

這種古典主義的浪漫,恐怕只有血脈相通的中國人才能領悟。 

今年年初,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作為國產科幻片的里程碑,它也吹響了文化輸出的號角。

  

當外媒都盛贊《流浪地球》可以與好萊塢電影叫板的時候,一些跪久了就站不起來的鍵盤俠卻明目張膽玩起了雙標。 

《流浪地球》里出現反科學常理的創新設定,他毫不留情地吐槽, 

“國產片果然是來侮辱智商來的。”   

 

而到了《星際穿越》里呢,這些統統可以包容,還勸大家別較真,應該放松下跟導演開腦洞。

  

還有一些更無腦的慕洋犬,鏡頭語言、情節脈絡一概不論,直接踩就是了。 

“5毛0分,1星都不想給”,“讓美國拍會強一萬倍”。

 

 

言辭間滿滿的優越感,殊不知這其實是自我矮化。     

今日之中國,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在穩步上升, 

為什么美國超級英雄可以憑一己之力拯救世界,中國人就不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呢? 


  05  

我們的逢迎,他們的猖狂


說了這么多,并非要用狹隘的民族情緒剝奪大家審美、交友的自由。 

我只希望更多人明白,盲目的跪舔式膜拜,只會換來“洋垃圾”的輕蔑。

Youtube上曾經有過一個很火的視頻, 

視頻中的男子jack在美國是個維修工,失業后需要靠領救濟金才能活下去。 

聽朋友建議來中國以后,輕松當上外教,來錢快活得滋潤,而且大家都愛他。

 

在酒吧或者咖啡廳,他屁股往那兒一坐,就源源不斷有女孩過來搭訕。 

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有200多名女生想跟他發生關系,甚至生個混血寶寶。 

 

不知道這些女孩們沾沾自喜,以為戰勝種族差異收獲跨國之戀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丟掉尊嚴的你,在對方眼里究竟是什么角色? 

真相就是,大部分老外一邊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一邊把投懷送抱的女孩稱為easy girl,可以隨意玩弄的對象。

美國版天涯Reddit上,很多嘗到甜頭的人根據親身經歷總結出了“洋垃圾生存攻略”,專門教那些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的屌絲,如何到中國裝逼,推倒更多姑娘。 

  

還有人公開售賣和中國女性的親密視頻,賺錢的同時贏得大票粉絲追捧。  

在一個被優待的國家,他們迅速膨脹,忘記自己曾經是誰,只記得自己現在是誰。



  06   

1900年,慈禧向西方列強宣告投降,并且下詔書嚴明,“量天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如今,100多年過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中國卻早已不是那個中國。

面對技術打壓,貿易摩擦,現在的中國都有實力和底氣說“不”。 

而我們身為中華兒女,歡迎國際友人的前提,也應該是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 

唯有雙方擁有平等的地位,站到一起之后,才能看清彼此的樣子,聽清彼此的聲音。

今日山河新,吾輩當自強。   


                                                                            【來源:家庭醫生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留言 1 229


繼續奮斗,勇往直前!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人民禁毒傳媒

手媒體廣告虛位以待

評論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

想免費發文?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