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說,人生無非就是吃、喝、睡、拉,管好這些,想要長壽就不難。但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養生知識其實是錯的,現在就一一給你揪出來! 關于“吃” 食物相克并沒有科學依據。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2011年8月接受健康時報新聞版采訪時表示: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相克食物”后確實出現身體不適,這通常是由于季節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與“食物相克”無關。 吃多了喝點酸奶幫助消化一下吧?或許這個辦法沒多大用!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余思緣在2013年3月13日健康時報飲食版刊文:吃得過撐會使胃陷入不規律運動,即便是喝酸奶也不能糾正胃腸的蠕動。同時,很多酸奶里并沒有幫助腸道消化的消化酶,就算有,當被喝到胃里,也被胃液消滅得干干凈凈。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檢測數據,紅糖中高達96.6%的成分是糖類。想用紅糖補血是不靠譜的。雖然紅棗皮紅紅的,但紅棗的鐵含量并不高。 真正的補鐵食物: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在內的紅色的肉;動物血;動物肝臟。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食管胃腸外科二區科室主任楊祖立在2018年12月28日健康時報飲食版刊文:高溫食物從口腔進入胃部的過程中,三個部位都很受傷。 第一關進入口腔,燙傷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潰瘍;第二關從咽部沿著食管游走,食管內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溫度是60℃,易受損;第三關是胃黏膜。所以常常會出現入口不燙,卻會把食道、胃“燙傷”的情況。 對于“三高”患者來說,醫生都會建議清淡飲食,但并不意味著就是吃素,魚、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風濕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3月26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刊文:清淡飲食標準是少油、少鹽、少糖。“葷”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也是B族維生素的來源。比如,魚肉、蝦肉、雞胸肉都屬于高蛋白、低脂肪肉類,很適合“三高”人群食用。 真正健康的零食基本上就三種:水果、堅果、酸奶(大人小孩都一樣)。 關于“喝”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梁東輝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認為缺水會口渴,口渴再喝水也不遲。殊不知口渴時,機體已經缺水近2%~3%。 長期下去,飲水不足狀況將極其嚴重,可帶來機體疲勞,甚至導致腎結石。 2018年8月,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即不飲酒才能對健康有益! 靠喝醋來軟化血管是想當然的想法。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孫桂菊2015年2月9日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指出:之所以有人認為醋有軟化血管的作用,主要是因為醋的酸性作用,但是喝進胃里的醋卻很難改變血液的酸堿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軟化現象。 很多人都認為骨折后能不能喝點骨頭湯?那是錯誤的觀念。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孫浩林在2017年3月28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因為骨頭湯的油脂含量高,含鈣量其實比較低。如果想吃點含鈣量高的食物,可以選擇牛奶、豆制品,綠葉蔬菜等。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趙力超教授在2018年4月10日健康時報飲食版刊文:水果在打汁時,細胞結構被破壞,各種抗氧化成分和維C被暴露出來。當遇到氧氣或者水果本身的一些酶時,這些營養素就會被破壞。 這個反應是非常快的,就算打汁后立刻喝掉,營養素已經損失一部分了。 關于“睡” 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林俊嶺在2011年3月28日健康時報活動版刊文:呼嚕響并非是睡得香、睡得深的表現,實際上可能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及夜間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如果鼾聲很大、很不規律,并且白天十分疲倦,甚至不自覺地打盹,這些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征兆,要及時就醫。 很多人認為睡前小酌,能夠助眠,這是個錯誤觀念。 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2018年6月5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酒精進入人體后,先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隨著酒精濃度的升高,又會使中樞神經受到抑制而產生困意、昏昏欲睡,很多人認為這就達到“助眠”效果了。事實上,這是中樞神經受損害的一種表現,它破壞了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平衡,對人有害無益。 平時加班熬夜,指望周末可以補回睡眠,這種想法是片面的。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醫師李艷在2012年6月4日健康時報活動版刊文:長期剝奪睡眠,會造成體力透支、免疫力下降,體質越來越差。睡眠過長,腦細胞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這就是周末睡多了反而感覺很疲倦的原因。 枕頭不僅僅是用來枕頭部的,它還需要對頸部有很好的支撐。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骨科宋科冉在CCTV2《是真的嗎?》節目中表示:人類的頸椎正常存在一個10~15度的生理前凸,這個前凸會隨著低頭消失,仰頭會增加,這是一個生理的狀態,在現代生活節奏下,低頭族越來越多,在低頭狀態下,前凸是消失的,白天頸椎后部結構是很疲勞的,經常處于一種過于牽拉的狀態,所以晚上在睡覺的時候,應該讓枕頭為頸部和頭部。 中老年人不適宜睡太軟的床墊,但睡硬板床也并不是讓人撤掉床墊、在硬床板上鋪上床單就睡,只是區別于軟床墊的一種說法。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傷三科主任吳少鵬在2016年10月10日接受老人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腰痛癥狀緩解。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體脊椎的正常曲線,腰部得不到支撐,就會出現腰酸背痛等癥狀。床板上要墊3~5厘米的軟墊。 關于“拉” 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杰在2013年8月22日健康時報女性版刊文:在醫學上,根本沒有“宿便”這個說法。清理宿便的方法更是傷人不淺。多數廣告會故意把醫學上的“便秘”偷換成“宿便”的概念。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營養師黃英在2018年1月9日健康時報飲食版刊文:大便形成需要的飲食因素有:食物量、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等,也就是說吃得不能太少,否則大便缺少原材料,成不了形;喝水不能太少,否則大便太干硬,排出困難;食物不能太精細,否則膳食纖維不夠,吸附不了水分;油不能太少,否則腸道干澀不順滑。 總的來說,就是在細嚼慢咽進食的情況下,每餐食物量要有一定的保證,不能吃太少。 很多病人問:我尿黃,是不是腎臟有問題? 重慶西南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吳雄飛在2016年6月7日健康時報兩性版刊文:針對這種情況,別著急下定論,先多喝點水,待尿量增多后再觀察。如尿變清亮,那就沒什么問題。如果顏色持續改變,或出現血色、醬油色、乳白色和黑色等非常異端的情況,應該盡快就醫。 我們都知道憋尿可能引起相關器官的炎癥,比如尿路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其實,憋尿的危害遠遠不止如此。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干部病房趙敏在2018年10月16日健康時報兩性版刊文:對于那些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而言,憋尿,還可引起心臟疾病。憋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緊張,可使高血壓病人血壓增高,冠心病人出現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因此憋尿有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 最后,轉發出去 讓更多人掌握養生知識 (本報活動宣傳海報,與本文無關)
本文編輯:王楠
部門主任:楊小明
稿件意見請聯系:010-65363351
郵箱:tousu@jksb.com.cn
參考資料:本文綜合自健康時報
大家都在看:
今年或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預防高溫病,還得這么過!
中國人點外賣一年吃掉2046億,也吃掉了國人的健康!
--END--
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