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估值73億美元的硅谷獨角獸公司Scale AI,正式聘請一個名叫Riley Goodside的網紅擔任提示工程師。讓這事有劃時代意義的,并不是幾十萬美金的薪水,而是開創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全新的崗位。
無獨有偶,硅谷的創業社區Launch House也開始招聘提示工程師,并開出了30萬美元的底薪,要求只有三條:擁有文學學位,讀過小說《雪崩》,喜歡與機器人聊天。就這?不要求工程師背景,不要求懂各種算法,這是文科生的春天來了嗎?薪水這么高,要求這么低,這個所謂的“提示工程師”,到底是個什么鬼?
什么是 “提示工程師” ?
什么是“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從字面看并不難理解,Prompt的原意就是提示、驅使的意思,只不過提示、驅使的對象有點特殊,不是人類,而是類似ChatGPT這樣的AI。Prompt Engineer的任務,其實就是通過不斷有效輸入(對話、聊天),來調整或訓練AI輸出你最想要、最接近你需求的“正確”答案。簡單來說,就是找出合適的提示詞,讓AI發揮出最大潛力。
舉個形象點的例子,同樣一架施坦威鋼琴,小編來彈,只能發出兩只老虎的旋律;郎朗彈卻能奏出華麗的野蜂飛舞。鋼琴沒有變,不同的人,不同的能力,運用不同的技法,卻能讓琴流淌出不同的樂章。AI如同那架鋼琴,提示工程師就像那個演奏的人,而最后生成的鋼琴曲就是我們想要的模型或產品。
再做個類比,我們玩積木時,只想著把一塊塊積木搭成我們想要的形狀就夠了,但那一塊塊積木并不是我們設計的,而是產品工程師通過不斷使用、體驗,設計出最合適的形狀,找出最佳組合后,制造生產的。所謂的提示工程師,就類似于幫我幫我們設計、打磨積木塊的那些人,通過他們和AI的不斷交互,探索出一個個“積木”模型,等我們這些普通用戶使用的時候,直接拿來主義把模型調出,形成最趨近于我們需求的“答案”。
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被不少業內人士嗤之以鼻,認為干這活根本配不上“工程師”這個詞,但K哥覺得Scale AI老板Alexandr Wang的說法更有道理“編程就是用特定的文本序列讓計算機做特定的事,寫提示也是用文本序列讓AI做特定的事。如果編程是一種工程,那寫提示也應該是。”
那么具備什么條件,才能成為一名調教AI的提示工程師。千萬別真以為只要是看過《雪崩》的文科生就都勝任。這和女孩子談朋友號稱對另一半“沒啥具體要求”是一個道理。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提示工程師 ,從崗位需求上看,他們需要文理兼通,善于溝通,還要掌握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并對深度語言模型和學習模型有較深的了解。另外,最好還要具備諸如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統計學和測試方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有了這些方面的基本素養,才能更好地測試、評估不同的prompt,并找出最佳prompt組合,符合這一開創性崗位設立的初衷和要求。
從工作使命上看,提示工程師要能通過自己不斷豐富的“聊天”經驗,形成有效的交互方法論,并記錄整理出來,生成教程文檔、數據庫和工具庫。可以讓其他人快速學習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或簡單地找到理想的提示詞。最好能讓使用體驗變得流程化、標準化,甚至傻瓜化。起到“prompt engineering栽樹,一般用戶乘涼”的作用和意義。畢竟是百萬(RMB)年薪的工作,怎么可能沒點門檻和干貨輸出的要求呢。
AIGC行業,方興未艾
如同SEO是搜索框時代的顯學一樣,提示工程師在越來越清晰的AIGC時代,也越來越有用武之地。并慢慢形成日漸清晰的巨大產業和多重應有場景,也因此帶來了各種新的工作機會和錢潮。
1、出現了“提示詞”買賣平臺
2022年,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游戲設計師 Jason Allen 用 AI 工具 Midjourney創作的作品《太空歌劇院》成功奪冠,當那些還在把Adobe 全家桶當成創作神器的參者目瞪口呆之際,Jason Allen對外宣布,這副畫是自己利用Midjourney,花了80多個小時,經過900次迭代,最終完成的作品。但他卻拒絕說出自己在使用Midjourney創作時,用了哪些提示。這位出圈的設計師為啥不肯分享,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那些提示是有價值的,是屬于他的個人財富。
在國外, PromptBase、Krea、PromptHero 、 Promptist 等一些提示詞買賣平臺已經出現,并將提示詞交易這門生意玩得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商業化。這些平臺不僅有大量基于提示詞產生的AI 藝術品,甚至還能提供一對一聊天和自定義提示詞服務。
以PromptBase為例,自 2021 年以來,已有 25000 個帳戶在該平臺買賣prompt。當中有童話色彩的亮麗插圖提示,也有古典懷舊的老電影劇照提示,還有一些小眾個人情趣的定制插圖提示。不僅風格種類齊全,價格也比較“親民”,以Midjourney為例,50字用于一般人像創作的提示,零售價大概在 2 美元左右。
不少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成了兼職prompt創作者,在各個交易平臺出售自己的prompt。如果有買家們看到鐘意的AI生成的藝術品,花錢買入prompt,創作者的晚餐就可以加個雞腿了。
2、各種社區、課程屢見不鮮
一位前Meta前工程師,在GitHub上發布了一份提示工程全面指南,內容包括最新論文、工具、常見用例、講座數據集等應有盡有。這些輔助工具剛一上線,就收獲數萬星標,并一度登上Hacker News榜首,其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畢竟不限制學歷、不用會寫代碼、不要求計算機專業、只研究怎么跟ChatGPT聊天,就能賺到幾十萬美刀的年薪,這不妥妥小白夢想的逆襲之路嗎?
基于這些龐大需求,各種關于prompt engineering的社區、教程、培訓越來越多的出現,不少已經跑通了付費閉環,通過了市場考驗,商業模式日趨成熟完善。盡管這方面的知識付費,有些價格并不算便宜,但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對此不屑一顧的人,嘲笑這些人是韭菜;對此心懷憧憬的人,渴望自己能成為下一個Riley Goodside。兩者誰會贏?不確定;能確定的是,那些經過市場洗禮,跑通模式的各類AIGC商業形態贏了。
3、 出現各類新職業
小編前兩天和一個設計師朋友聊到ChatGPT方面的話題,他結合自己的職業,暢想了一個讓他頗感興奮的應有場景。如果有一款AI繪圖工具,在輸入相關信息后,可以把甲方的真實想法,轉換生成既能讓客戶滿意,又能讓乙方設計師看懂的可視化藍圖,那就太棒了,就不用怕客戶需求變來變去,不用自己花費大量時間或求著別人將設計圖改來改去。
仔細想想,這位朋友需要的,不就是一位匹配AI繪圖工具的提示工程師嗎?如果有這樣的工程師能滿足他們想象的場景,相信大把的設計公司或研究院,都愿意來一打吧。
除了AI提示工程師,還有標注工程師、AI訓練師等新興崗位,能在汽車知道駕駛,產品瑕疵檢測,各類票據識別,商品服務推薦等機器學習的廣泛領域中大有作為。新科技替代了很多人工作業,但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也必然會打開另一扇窗。至于誰能更好地搶占先機,就看你的眼界認知和行動執行力了。
AIGC時代,職場人如何應對?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人類首位提示工程師Riley Goodside,為什么有那么好的運氣,拿到這樣一個年入百萬且貌似輕松的offer?關于這個問題,他自己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
在別人都搶著玩AI繪畫的時候,自己堅持研究GPT-3;
他花了大量業余時間在arXiv上看論文;
在推特上關注學者、AI工程師并參與專業討論;
不要只發好玩的東西,把他們做成實用或者學術上有價值的演示;
然后會有投資人叫你去各地參加活動,答應他們;
……
看到了這里,你還覺得Riley Goodside能成為史上首位提示工程師,只是好運眷顧嗎?作為普通的打工人,我們又該如何應對AI時代帶來的新沖擊和新機遇呢?
1、不做工具人,做會使用AI工具的人
在AI時代,做工具人注定是沒出路的,這點無需過多解釋。聰明的打工人,都在悄悄地把自己修煉成會使用各種AI工具的人。下面幾種熱門的AI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Mark一下:
ChatGPT,美國OpenAI 公司研發推出的新一代對話式語言模型 ,是當今AIGC領域最紅、最吸睛,最有商業價值的AI工具,不用多解釋;
Jasper AI和ChatGPT師出同門,是OpenAI推出的一款內容寫作工具,基于開源的 GPT-3 API,可以編寫多種博文、腳本、社交媒體帖子等各種類型的文案。
Midjourney 、Imagen 、Dall-E、Stable Diffusion都是能通過文本描述,生成圖像的人工智能程序。也就是說,不需要美術功底,只要會說話,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就能用這些工具創作一幅你的專屬畫作。
2、學習一門編程語言
不要誤會,小編并不是讓所有人都去做程序員(存量程序員夠卷了),而是鼓勵大家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系統化思考的方法(如python),同時還要掌握關于AI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底層邏輯(如“大模型”、prompt使用方法)。
由Open AI前員工創立、谷歌參投的AI公司Anthropic開出17.5萬-33.5萬美元年薪,招聘提示工程師。在其該崗位要求中赫然寫著,“具備黑客精神并喜歡解謎”、“善于溝通、喜歡傳授技術概念”。什么叫善于溝通、什么叫喜歡解謎?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們聊天至少要能投機、要能互相“聽懂”,如果你連對方的思維系統、思考邏輯都不了解、不關心,兩者雞同鴨講,又怎能把話說到點上?學習一門語言編程語言,是你和AI同頻交互的基礎保障。
3、在自己的領域率先使用AI
AI殺死一些職業,再創造一些崗位,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在被AI殺死之前,一定要學會化被動為主動,讓AI為我所用,在自己的領域率先使用AI科技,文秘可以試著用chatGPT寫發言稿、程序員可以嘗試AI寫程序、插畫師開始dall-e生成圖片、設計師用AI設計LOGO。是敵是友,是利是弊,有時只有一線之隔,只在一念之間。在AI還沒替代你之前,先讓自己成為第一批吃螃蟹、馴服AI的人,賺到第一波紅利,你的職業之路就會更寬、更主動。
4、在AIGC時代,換道超車
資深職場人,都應該在35歲以后發展自己的“職業第二曲線”,而在AIGC新生產力的加持之下,也許能更好的幫你提高工作效率,拓展能力邊界,變以前的不可能,為AI時代下的可能,最終實現這一目標。
比如你是IT人士,可以考慮用“賣水思維”,用自己的所長為AIGC產業提供周邊配套服務,切入一個小點,就可能給自己創造一個大奇跡。如果你從事的業務,可以通過AIGC賦能,大可以試著用新科技為自己的事業降本增效,迭代升級。在AIGC時代,不能被動的等著被時代的列車甩在身后,更好的利用科技,抓住機會讓自己換道超車,才是明智之舉。
?“你的職業前景,可能取決于你多會和AI聊天。”美國《大西洋》雜志曾這樣寫道。如果把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比作一個蘊藏無窮寶藏的寶庫,提示詞就相當于開啟寶庫之門的秘鑰。在時代的十字路口,你愿不愿意順應潮流,打磨一把甚至一批類似的能開啟寶藏的秘鑰?這個問題也許不難回答,那就快點行動起來, AI的發展速度永遠不讓人失望,希望我們的成長速度也同樣如此,大家共勉。
--END--
AI 療愈魔法石逃避
AI短視頻小程序App生產線
主營:專業提供app、小程序、公眾號等成品與定制化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工具服務于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銷售、市場人員、電商從業者等組織與個人
您的贊賞是對作者莫大的鼓勵!
贊賞提示:若該內容侵犯您的原創權益,請點此通知作者
登錄分享讀后感、意見、建議